- 一百八法明門
- ﹝出佛本行集經﹞ 法明門者, 為令眾生破除昏暗, 通達一切智慧也。 故護明菩薩在兜率天宮, 欲下人間託生, 即於師子座上, 宣說此一百八門, 留與諸天, 以作憶念, 然後下生也。 (護明菩薩, 即釋迦牟尼佛在天宮之號也。 梵語兜率, 華言知足。 )正信法明門, 謂不破堅牢心故。 淨心法明門, 謂無穢濁故。 歡喜法明門, 謂安隱心故。 愛樂法明門, 謂令心清淨故。 身行正行法明門, 謂三業清淨故。 (三業清淨者, 謂身不殺、 不盜、 不婬也。 )口行淨行法明門, 謂斷四惡故。 (四惡者, 妄言、 綺語、 兩舌、 惡口也。 )意行淨行法明門, 謂斷三毒故。 (三毒者, 貪、 瞋、 癡也。 )念佛法明門, 謂觀佛清淨故。 念法法明門, 謂觀法清淨故。 念僧法明門, 謂得道堅牢故。 念施法明門, 謂不望果報故。 念戒法明門, 謂一切願具足故。 念天法明門, 謂修廣大心故。 慈法明門, 謂隨所生處, 善根攝勝故。 悲法明門, 謂不殺害眾生故。 喜法明門, 謂捨一切不喜事故。 捨法明門, 謂厭離五欲故。 (五欲者, 色欲、 聲欲、 香欲、 味欲、 觸欲也。 )無常觀法明門, 謂觀三界慾故。 (三界者, 欲界、 色界、 無色界也。 )苦觀法明門, 謂斷一切願故。 無我觀法明門, 謂不染著我故。 寂定觀法明門, 謂不擾亂心意故。 慚愧法明門, 謂內心寂定故。 羞恥法明門, 謂外惡滅故。 實法明門, 謂不誑天人故。 真法明門, 謂不誑自身故。 法行法明門, 謂隨順法行故。 三歸法明門, 謂淨三惡道故。 (三歸者, 歸依佛、 歸依法、 歸依僧也。 三惡道者, 餓鬼道、 畜生道、 地獄道也。 )知恩法明門, 謂不捨善根故。 報恩法明門, 謂不欺負他故。 不自欺法明門, 謂不自譽故。 為眾生法明門, 謂不毀呰他故。 (呰與訾同。 )為法法明門, 謂如法而行故。 知時法明門, 謂不輕言說故。 攝我慢法明門, 謂智慧滿足故。 不生惡心法明門, 謂自護護他故。 無障礙法明門, 謂心無疑惑故。 信解法明門, 謂決了第一義故。 (第一義者, 謂中道之理, 無二無別也。 )不淨觀法明門, 謂捨慾染心故。 不諍鬥法明門, 謂斷瞋訟故。 不癡法明門, 謂斷殺生故。 樂法義法明門, 謂求法義故。 愛法明法明門, 謂得法明相故。 求多聞法明門, 謂正觀法相故。 正方便法明門, 謂真正行故。 知名色法明門, 謂除諸障礙故。 (名即心, 色即身也。 )除因見法明門, 謂得解脫故。 無怨親心法明門, 謂於怨親中生平等故。 除方便法明門, 謂知諸苦故。 諸大平等法明門, 謂斷於一切和合法故。 (諸大者, 即地大、 水大、 火大、 風大、 空大、 根大、 識大也。 )諸入法明門, 謂修正道故。 (諸入者, 即眼入、 耳入、 鼻入、 舌入、 身入、 意入、 色入、 聲入、 香入、 味入、 觸入、 法入也。 )無生忍法明門, 謂燈滅諦故。 (無生忍者, 謂一切法本來不生; 於此法中, 而能忍可印證也。 )身念處法明門, 謂諸法寂靜故。 (身念處者, 身即五陰中色陰, 念即能觀之觀, 處即色陰所觀之境也。 )受念處法明門, 謂斷一切諸受故。 (受即領納之義, 謂眼等識, 領納色等諸境也。 )心念處法明門, 謂觀心如幻化故。 (心即五陰中識陰也。 )法念處法明門, 謂智慧無翳故。 (法即五陰中想、 行二陰也。 )四正勤法明門, 謂斷一切惡成諸善故。 (四正勤者, 一、 已生惡令斷, 二、 未生惡令不生, 三、 已生善令增長, 四、 未生善令生也。 )四如意足法明門, 謂身心輕故。 (四如意足者, 欲如意足、 念如意足、 精進如意足、 慧如意足也。 )信根法明門, 謂不隨他語故。 (信者, 謂信正觀及助道法, 則能生諸善法也。 根即能生之義。 )精進根法明門, 謂善得諸智故。 (精進者, 謂修行正助之法, 勤求不息也。 )念根法明門, 謂善作諸業故。 (念者, 謂專念正助之法而無他念也。 )定根法明門, 謂心清淨故。 (定者, 謂攝心在正助之法, 相應不散也。 )慧根法明門, 謂現見諸法故。 (慧者, 謂以智慧觀察苦、 集、 滅、 道四諦之法也。 )信力法明門, 謂過諸魔力故。 (信力者, 力即力用, 謂信根增長, 則能遮斷一切疑惑也。 )精進力法明門, 謂不退轉故。 (精進力者, 謂精進根增長, 則能破諸身心懈怠也。 )念力法明門, 謂不共他故。 (念力者, 謂念根增長, 則能破諸邪念也。 )定力法明門, 謂斷一切念故。 (定力者, 謂定根增長, 則能破諸亂想也。 )慧力法明門, 謂離二邊故。 (慧力者, 謂慧根增長, 則能遮止三界見、 思之惑也。 二邊者, 空、 有二邊也。 )念覺分法明門, 謂如諸法智故。 (念覺分者, 念即想念, 覺即覺了, 分即支分。 謂修出世道時, 善能覺了, 常使定慧之法均調也。 若心沉時, 當念用擇法、 精進、 喜三支, 屬慧故也; 若心浮時, 當念用除、 捨、 定三支, 屬定故也。 )擇法覺分法明門, 謂照明一切諸法故。 (擇法覺分者, 謂觀諸法, 善能揀別真偽也。 )精進覺分法明門, 謂善知覺故。 (精進覺分者, 謂修諸道法時, 善能覺了, 勤心在於真法之中也。 )喜覺分法明門, 謂得諸定故。 (喜覺分者, 謂若心得法喜, 善能覺了, 住真法喜也。 )除覺分法明門, 謂所作已辦故。 (除覺分者, 謂斷除諸見煩惱之時, 善能覺了, 不損真正善根也。 )定覺分法明門, 謂知一切法平等故。 (定覺分者, 謂若發禪定時, 善能覺了, 不生妄想也。 )捨覺分法明門, 謂厭離一切法故。 (捨覺分者, 謂若捨念著之境, 善能覺了, 虛偽永不追憶也。 )正見法明門, 謂得漏盡聖道故。 (正見者, 謂修無漏行, 見四諦分明也。 漏盡者, 謂三界煩惱惑業斷盡, 不漏落生死也。 )正分別法明門, 謂斷一切分別無分別故。 (正分別, 即正思惟, 謂見四諦時, 思惟籌量, 為令增長, 入涅槃故也。 )正語法明門, 謂斷一切名字音聲語言知如響故。 (正語者, 謂攝口業, 住於正語也。 )正業法明門, 謂無業無報故。 (正業者, 謂除身一切邪業, 住於清淨正業也。 )正命法明門, 謂除滅一切惡道故。 (正命者, 謂除邪命利養, 住於清淨正命也。 )正行法明門, 謂至彼岸故。 (正行, 即正精進, 謂身心專精, 勤求涅槃也。 )正念法明門, 謂不思念一切法故。 (正念者, 謂念念在於正助之法也。 )正定法明門, 謂得無散亂三昧故。 (正定者, 謂攝心正助之法, 入於正定也。 梵語三昧, 華言正定。 )菩提心法明門, 謂不斷三寶故。 (梵語菩提, 華言道。 三寶者, 佛寶、 法寶、 僧寶也。 )依倚法明門, 謂不樂小乘故。 正信法明門, 謂得最勝佛法故。 增進法明門, 謂成就一切諸善根法故。 檀度法明門, 謂念念成就相好, 莊嚴佛土, 教化慳貪諸眾生故。 (檀, 梵語具云檀那, 華言布施。 )戒度法明門, 謂遠離惡道、 諸難教化、 破戒諸眾生故。 忍度法明門, 謂捨一切瞋恚、 我、 慢、 諂曲、 調戲, 教化如是諸惡眾生故。 精進度法明門, 謂悉得一切諸善法, 教化懈怠諸眾生故。 禪度法明門, 謂成就一切禪定及諸神通, 教化散亂諸眾生故。 (禪, 梵語具云禪那, 華言靜慮。 )智度法明門, 謂斷無明黑暗, 教化愚癡諸眾生故。 方便法明門, 謂隨眾生所威儀, 而示現教化, 成就一切諸佛法故。 四攝法法明門, 謂攝受一切眾生, 得菩提已, 施一切眾生法故。 (四攝法者, 一、 布施攝, 二、 愛語攝, 三、 利行攝, 四、 同事攝也。 )教化眾生法明門, 謂自不受樂, 不疲倦故。 攝受正法法明門, 謂斷一切眾生諸煩惱故。 福聚法明門, 謂利益一切諸眾生故。 修禪法明門, 謂滿足十力故。 (十力者, 知是處非處智力、 知過現未來業報智力、 知諸禪三昧智力、 知諸根勝劣智力、 知種種解智力、 知種種界智力、 知一切至處道智力、 知天眼無礙智力、 知宿命無漏智力、 知永斷習氣智力也。 )寂定法明門, 謂成就如來三昧具足故。 慧見法明門, 謂智慧成就滿足故。 入無礙辯法明門, 謂得法眼成就故。 (法眼者, 謂知一切眾生各各方便所化之法門也。 )入一切行法明門, 謂得佛眼成就故。 (佛眼者, 謂覆障雖密, 無不見知也。 )成就陀羅尼法明門, 謂聞一切諸佛法能受持故。 (梵語陀羅尼, 華言總持。 )得無礙辯法明門, 謂令一切眾生皆歡喜故。 順忍法明門, 謂順一切諸佛法故。 得無生法忍法明門, 謂得受記故。 (受記者, 謂菩薩受作佛之記也。 )不退轉地法明門, 謂具足往昔諸佛法故。 從一地至一地智法明門, 謂灌頂成就一切智, 乃至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。 (從一地至一地智者, 謂從等覺菩薩之智, 至妙覺果佛之智也。 灌頂者, 謂等覺菩薩將入妙覺之位, 如轉輪王太子受王位時, 以四海水灌其頂也。 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 華言無上正等正覺。 )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